解决方案丨提升城市内涝应对能力,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

时间: 2025-07-28

【摘要】:

一 、背景

 

近年来,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峻,已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亟待攻克的突出短板和重要挑战。数据显示,全国约60%的城市仍面临不同程度的内涝风险。仅2024年,全国洪涝及其引发的灾害就造成5344.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,因灾死亡失踪709人,直接经济损失达2630.4亿元。“暴雨袭城,街道成河”的景象频繁上演,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也深刻揭示了城市快速扩张中防洪排涝能力建设的滞后性。
 

为系统化根治这一城市顽疾,我国正将内涝治理置于提升城市韧性和安全治理能力的核心位置,构建起“工程+数字”双轮驱动的综合体系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国严格实施《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》,全力推进两大任务:一是以地下管网更新改造、韧性城市建设等重大工程为抓手,补强基础设施硬短板;二是加快运用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新技术,构建智慧防涝体系,提升管理软实力。2023年中央财政增发的万亿国债中,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被列为重点领域,资金已投入并取得阶段性成果。2024年住建部明确要完成100个城市、1000个以上易涝积水点整治。当前,立足“十四五”实践经验,相关部门已着手前瞻性谋划“十五五”治理规划,旨在深化成功模式推广,全面提升全国城市应对极端天气风险的韧性与能力。

 

 

二 、行业困境/用户痛点

 

01 极端天气频发,短时强降雨对城市运行构成严峻挑战

近年来,异常气候现象屡见不鲜,多地频现暴雨乃至特大暴雨。这些极端天气导致一些城市的排水系统难以迅速排解洪水,内涝现象时有发生,不仅给民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,也对交通、水电供应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造成了严重影响。

02 城市不透水面积扩大,自然调蓄能力减弱,防涝治涝难度加大

近年来,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,不透水铺装道路和混凝土建筑的覆盖面积显著增加。与此同时,一些原本具有自然调蓄功能的河湖等空间被填平或占用,导致雨水下渗量和截留量大幅降低。当暴雨来袭时,积水汇聚速度加快,城市因此更容易形成涝点,防涝治涝的难度也随之加大。

03 排水管理体制亟待完善,排水系统维护不足问题凸显

随着城市的发展,排水体系尚未完全建立,管网覆盖率低,排水设施不完善。部分出水口尚未建设,排水管理体制也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。原有的排水管道因老化、年久失修而丧失或降低了排水能力;部分排水泵站因修建时间久远,设备老化、水泵堵塞严重,甚至无法正常运作。

04 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标准滞后,设施老化严重

城区排水系统建设时间较早,而国家规范标准不断更新,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标准也随之提高。因此,新城区与老城区的排水系统在排涝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。原有排水设施按照当时的标准设计,管径小、标准低,且随着岁月的流逝,排水设施老化问题日益严重。这是不少城市都面临的共性问题。

 

 

三 、解决方案

 

治理城市内涝虽难,却并非无解。城市汛期这道考题如何答好?城市损失如何降到最低?作为中国领先的基础设施智能化综合服务提供商,众智鸿图打造的「城市内涝监测预警解决方案」,为城市防汛构筑智能防线。
 

针对当前城市内涝存在的问题,利用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构建“一张网、一中心、一平台”的城市防涝应急服务体系。通过建设智能感知网,实现全要素智能监控;建设城市排水大数据中心,实现全数据智能融合;建设城市内涝监测预警平台,实现城市防涝应急工作涝前监测、涝期调度、涝后评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。最终通过“1+1+1”服务体系(即“一张网、一中心、一平台”)的建立,实现城市防涝应急业务全过程统一调度、全业务科学决策,有效提升城市应对洪涝风险的能力,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。

 

 

01 “一张网”:智能感知网

以城市防涝管理需求为核心,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及管理要求,建设适用的智能感知体系,利用传感器网络、遥测遥感、视频监控等多种方式,对城市内涝状态进行全方位监测。根据合理的布点方案,在易涝点、管网、闸坝、河道等位置,进行环境气象站、液位计、电子水尺、视频监控等前端监测设备的安装,实现气象监测、易涝点监测、管网监测、闸坝监测、河道水位监测等,实现城市内涝情况的实时感知。

 

 

02 “一中心”:城市排水大数据中心

建设城市排水大数据中心,通过对城市排水数据资源的有效收集、存储、整合、管理,解决多源数据管理的问题,帮助职能部门对排水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共享交互,推动城市排水数据的管理、共享和利用,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撑能力。

 

 

03 “一平台”:城市内涝监测预警平台

通过摸清管网底数、掌握排水管网分布缺陷及分布情况,以及城市历史内涝数据的有效整合与实时数据的动态监控,借助先进的城市内涝预测模型,实现了对城市汇水区域的智能划分,对排水管网及其关键节点的饱和度进行深入分析,以及实时、动态地进行内涝情况的分析、模拟与预测。同时,根据内涝的预测结果及实际发生情况,对防汛应急事件进行全过程的动态跟踪与管理,实现汛前全面预防;汛中启动相应应急预案,对应急人员、车辆、物资进行统一调度;汛后对应急预案进行总结分析、评估优化。为城市内涝的防汛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支撑,有效降低了内涝灾害给城市带来的各种损失,为城市的防洪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。

 

 

 

四 、建设成效

 

01 状态监测实时化

利用雨量计、液位计、流量计以及摄像头等多种监测设备,实现对内涝点及排水管网的水位、流量进行实时监测,并通过视频监测获取现场情况。

02 运维管理精细化

基于管网GIS数据以及管网健康评价模型,采用桌面端+移动端形式,实现管网问题早发现、早解决,实现排水日常运维管理的精细化、动态化及标准化。

03 综合展示可视化

以城市数字孪生底座为载体,将气象数据、厂网运行数据、易涝点监测数据、应急资源数据等信息数字化、可视化,使管理更具临场感。

04 应急指挥科学化

基于“一雨一报”和实时监测数据,构建城市内涝评估模型,实现及时预警、灾情预判、应急抢险科学决策。

©版权所有:武汉众智鸿图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14002452号-1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335号